齐鲁工业大学(山东省科学院)第十届校长奖学金评审:以学术为基,以育人为本,打造卓越育人标杆
发布者:助学在线发布时间:2025-07-07浏览次数:10
近日,齐鲁工业大学(山东省科学院)开展第十届校长奖学金评审会,20名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凭借卓越表现荣获这一校内最高荣誉。本次评审以“学术性、公平性、育人性”为核心,通过严谨的评审机制、多维的能力考察与优秀的现场展示,充分展现了校(院)在人才培养中的特色与亮点,树立起“以榜样为镜,与卓越同行”的校园育人典范。
学术导向贯穿评审全程,答辩机制彰显严谨治学。本次评审采用“成果展示+现场答辩”的综合赋分模式,从德育、智育、体育、美育、劳育五个维度全面考察候选人。为确保公平,评审实行“双盲机制”,候选人匿名答辩,评委严格遵守保密和回避制度。答辩过程中评委聚焦学术前沿问题,重点考察科研成果转化和学科交叉应用能力。三轮复核计分制和同分再评机制,进一步保障了评审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。
多维优秀点亮成长轨迹,榜样力量激发奋进动能。本届获奖学生展现出“学业优异、科研突出、实践创新”的复合型成长特征。理工科本科生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多篇创新性论文,取得多项技术发明专利,并在“互联网+”“挑战杯”等国家级A类竞赛中摘金夺银;人文社科本科生则深入基层一线,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,其关于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的研究成果获得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。研究生群体聚焦科技前沿,在新能源、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原创性研究尤为亮眼。他们不仅在学业上追求卓越,更在实践创新中勇攀高峰,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知行合一的优秀品质。
专家引领构建育人矩阵,全员协同共筑成长生态。本届评审工作以“立德树人”为根本导向,创新构建了“专家引领、多维协同”的育人评价体系,形成“学术创新-实践应用-价值引领”的立体化评审视角。在评审过程中坚持学术原创性与实践应用性相结合、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相结合、当前成果与未来发展相结合、学科特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,既守专业标准,也顾国家战略。通过综合评价,确保评审结果既能反映候选人的真实水平,又能体现校(院)育人导向,更契合社会发展需要。
校长奖学金不仅是对个体优秀的肯定,更是校(院)构建学术引领、实践育人、全员参与的重要一环,激励着每位学子追求卓越。校(院)将开展获奖者成长故事分享会等活动,推动榜样力量的持续传递。
